币安加密货币交易平台

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。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
虚拟 U 币判刑标准:法律红线与警示

在数字金融的复杂版图中,虚拟 U 币(通常指 USDT 泰达币)因交易便捷、匿名性强,成为部分不法分子的作案工具。了解虚拟 U 币相关行为的判刑标准,对投资者、从业者及普通民众意义重大,它是避免法律风险、维护金融秩序的关键。

2021 年 9 月 15 日,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一旦开展相关非法金融活动且构成犯罪,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这一规定为判定虚拟 U 币相关犯罪奠定了基础。

虚拟 U 币判刑主要涉及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。若行为人明知资金来源于诈骗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,仍通过买卖虚拟 U 币协助转移资金,将触犯此罪。以定南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的徐某某案为例,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 月,徐某某明知刘某资金为诈骗所得,仍用母亲支付宝账户接收 64.3 万余元,购买 U 币并转移至刘某指定钱包地址,最终因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 4 万元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三百一十二条,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情节一般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第三条第一款第 (一) 项规定,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,认定为 “情节严重” 。

虚拟 U 币交易也可能涉及诈骗罪。在恩施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中,黄某与徐某约定以 65 万元人民币交易 9 万余枚 U 币,黄某转币后,徐某等人拒绝交付现金,次日徐某将 U 币转售获利。法院审理认定徐某等人构成诈骗罪,许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,并处罚金 5 万元;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,并处罚金 4 万元等。在这类案件中,因虚拟 U 币交易不受我国法律保护,一旦发生纠纷或诈骗,当事人权益难以保障。

虚拟 U 币在我国法律框架下处于灰色地带,其相关交易风险重重。无论是为犯罪行为掩饰、隐瞒所得,还是利用虚拟 U 币交易实施诈骗,都将面临法律严惩。公众应增强法律意识,远离虚拟 U 币非法交易活动,避免卷入违法犯罪漩涡,维护自身财产安全与金融市场稳定 。

08-07 新闻中心

我们的价值观

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、决策和行动,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、文化与背景,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。